“AI已成为工作好助手。”苏大附一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丁成介绍,要做肺结节手术,怎么确定手术路径,以前要靠专家对着2D的平扫图,依靠多年经验研判、确定手术方案。而现在通过“胸肺智能手术规划系统”,AI可快速、精准地对影像进行分割、提取,在屏幕上形成4D融合成像。结节的大小、位置、血管情况等,都精确标明一目了然。此外,AI还能结合大数据算法,作出定性、定量评估,为每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规划及康复方案。“目前,AI、机器人还不能代替医生直接上台手术,但AI已经成为胸外科医生的好帮手,今后会影响更多专科。”
记者从苏州多家医疗机构获悉,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的运用,目前集中于医学影像辅助诊断、手术规划辅助、临床辅助决策、智能病历质控、健康管理服务等场景。
市立医院太湖总院启用了新的PET-CT,AI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,不仅让毫米级病灶无处遁形,还能根据代谢异常情况,预判肿瘤会往哪里长、长成什么样,为患者赢得更多治疗机会。“工作效率是以前的3倍。”市立医院影像中心副主任、主任医师蔡红法说。
苏大附一院骨科依托多年累积的50多万条骨质疏松诊疗信息,推出了慢病医疗大模型。该大模型可提供“AI医生助手”辅助问诊,今后有望推广到基层使用,让社区百姓都得到骨质疏松方面高水平的健康管理。
智能化医疗已来到了苏州居民家门口。相城区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主任刘虎介绍,中心已将AI技术应用于居民肺结节筛查:“不仅能高速读片、自动定位,还能通过微小特征,帮助医生鉴别结节良恶程度情况。”